日系御三家明确了全球新能源战略目标和路线图。而中国业务,则充当了领头羊的作用。
作者丨齐策
编辑丨大华
(相关资料图)
出品丨汽车人全媒体
本届上海车展,丰田、本田、日产等日企派出众多高管参加。
他们其中有些人曾在中国合资企业工作过,但他们大多数人,已经3年没来中国了,大多数高管在现场表示,中国汽车产业变化非常大。丰田汽车副社长、CTO,也是丰田直接负责新能源业务的高管中岛裕树,用了“日新月异”来形容。
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/3,在年销100万辆以上的单一市场上,还从未发生过。而这一切,都在短短的3年里兑现(2019年渗透率不过5%)。
几乎所有的车企高管都同意,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相当激烈。因此,拿出专门的“中国对策”是必要的。以前那种将面向全球设计的车型直接带到中国来(即便由合资公司稍加修改),在未来可能不是主流做法了。
1
丰田的“再度本地化”
在上海车展上,中岛裕树称,丰田新体制方针,对2030计划(350万辆纯电)进行了小幅修正,提出2026年在全球范围之内达成150万辆纯电动车的销量目标。
中岛裕树称,这些销量大部分都需要中国市场来完成。进入电动时代,丰田将提升而非降低中国市场权重至头号市场(燃油车销量上,美国市场是丰田第一大市场)。
没能来上海车展的丰田新任社长佐藤恒治,除了隔空点赞车展之外,还表示,丰田正在努力跟上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快速技术变革步伐。
他说:“我确实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,我们需要加快努力在这个市场开展业务。”他承诺提升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开发和生产速度。
丰田在上海车展上展出了两款bZ电动系列车型。其中,“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”,由丰田和比亚迪合资公司、一汽丰田、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共同开发,一汽丰田负责生产;而bZ FlexSpace Concept 悦动空间”(SUV)则由丰田、广汽集团、广汽丰田、丰田中国研发中心联合研发,由广汽丰田生产销售。
丰田还破天荒地提出,要建立中国业务部门自主实现闭环的研发体系,而非继续依赖日本总部。尤其是纯电和智能化方面,丰田要“再度本地化”(继生产和供应链本地化之后)。
2
本田强化本地纯电研发部署
和丰田一样,本田访问中国的高管阵容也很庞大。本田汽车副社长青山真二、执行役专务兼电动事业开发本部长井上胜史、执行役常务兼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、本田中国副总宫原哲也都出现在车展。
在上海车展上,本田以全阵容姿态亮相。除了新款HR-V,强电智混CR-Ve:PHEV、第十一代思域e:HEV、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 e:HEV等都在车展上亮相。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未来的产品线,必然以新能源为主。
其中,本田重点发布了e:N系列两款产品:e:NP2 Prototype和e:NS2 Prototype。它们不是SUV,也不是轿车,外观看上去像是跨界车型,本田官方将其称为“新流派”车型。
作为Honda e:N品牌第二弹产品,这两款车型,试图将SUV的宽场景能力和轿车的舒适融为一体,外观和内饰都富有明显的本田风范。
新一代产品搭载了迭代之后的HondaCONNECT 4.0智能技术,秉持本田特有的注重驾驶乐趣的风格。本田官方为e:N品牌构造的“动、智、美”价值,在新一代产品上得到进一步阐释。
这些车型将于2024年初,由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生产和销售。
而本田同样在加速推进产品。上海车展上,全球首发了e:N品牌第三弹产品、机甲风格的“e:N SUV 序”。目前还是概念车状态,但量产版要在2024年内上市。
就连第四弹车型、源于纯电架构的“e:N Architecture W”也一同出现在上海车展,该车确定将于2025年后上市。e:N产品推出的节奏明显加快。
外界早已知道,本田将在2040年实现全球纯电化,而本田中国则到2035年实施100%纯电销售。
这一次,青山真二再次确认,2027年之后,Honda在中国推出的所有车型均为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,不再投放新的纯燃油车型。相对2021年10月本田中国的战略发布会上的计划,又提前了3年(当时宣布“不再销售燃油车”的时间节点为2030年)。
显然,本田已经察觉到中国市场的节奏不同于其他国家。本田有必要加速战略反应速度。这也是青山真二所称的“本田当前正处于第二次创业期”的理由。
本田同样选择与中国伙伴强化本地化研发。作为本田电动业务的直接负责人,井上胜史在车展期间表示,中国的电动化发展是最快的也是最强的,本田要把电动化节奏提前。
他提出,本田面临的最大课题,是研发线匹配客户需求。汽车开发至少需要两年时间,而中国市场变化非常快,就算现在最新款的车,两年后也是过时的。本田必须时刻保持开发的“新鲜程度”。《汽车人》将之理解为产品规划的前瞻性和先进技术的实用化节奏。
井上胜史表示,上海车展上所有新车型,都由中国“现地开发”。本田中国设计,中国员工主导开发。他还表示,青山真二副社长将牵头对电动化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(可能针对日本研发线)。
井上胜史还毫不犹豫地称,日本开发的是全球车型,但肯定受到中国的影响。这番表态,意味着中国研发线人力资源(本田中国和广汽本田、东风本田的研发线)主导了中国产品的开发进程,还进一步外溢,其思路和开发成果,将辐射本田的全球产品。
3
日产新能源战略的两个支柱
日产CEO阿西瓦尼·古普塔表示,到2026年,日产将有7款电动车投入中国市场;2030年,中国市场电驱化车型将占据80%(请注意,电驱化不等于纯电化)。
古普塔透露,日产已经将“软件定义汽车”视为日产的核心战略。这不仅与技术有关,还涉及软件将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专属体验。这番话意味着,至少从软件偏好、互动体验角度,日产将中国市场视为头号重要的市场。这一表态是非同寻常的。
从内燃机到超混电驱e-POWER,再到纯电,日产在超智驾、车辆安全技术方面,都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投资。
古普塔承诺,将全球技术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的同时,还将中国研发的技术应用于中国市场。他举了上海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Arizon,认为是日产“在中国,为中国”的重要体现。
古普塔强调,在软件应用和电驱化方面,日产完全有能力研发。唯一的问题,是必须进一步成本优化,并确保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。而解决这两个需求(成本和研发周期控制),需要和中国企业深入合作,借力中企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。古普塔再次强调了纯电研发“要快速推进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日产将e-POWER技术和纯电动技术,定为日产电驱化的两大支柱。这是全球战略的体现。欧洲以纯电为主;日本则以e-POWER权重稍高;在中国,两者同样都是发展重点。
搭载e-POWER的轩逸已经上市,e-POWER奇骏即将推出。而纯电也将加速发展。古普塔表示:“我们相信最终是消费者决定市场。”这番话意味着,在脱离补贴后,e-POWER有着毫不亚于纯电的商业价值。
4
向第三层次进发
车展上,日系御三家纷纷表态强化中国业务。其实只要是来上海的跨国车企高管,面对记者采访,都难免表达一下“中国市场很重要”的态度。这么多年一直如此。
如何分辨哪些是礼仪性的,哪些是真刀真枪的实干呢?很简单的标准:第一层,就是看产品线,在多大程度上考虑本地偏好;第二层,供应链本地化的比例是否达到较高程度(比如80%以上);第三层,就是研发本地化。
站在当前时间点,御三家已经齐刷刷越过第二层次,向第三层次进发。丰田、本田、日产,三家高管表态,都可以总结为要强化中国研发本地化。
而且,他们试图再往前走一步,就是将中国研发的产品和技术,不止放在中国,还要拿到面向全球产品上落实。《汽车人》将之称为“中国智力外溢”。
那么“中国对策”一个很重要的环节,就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车型。将来这些车型能不能拿到其他市场上,还是未知数。从资源复用的角度看,既然大力投资了中国研发线,中国车型就必须是全球车型,否则成本上说不过去。
如此,从设计端,中国市场就将引领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。这样的趋势,发生在中国市场规模、竞争格局和技术相继崛起或领先之后。这种现象并非中国独有,在美国和欧洲市场规模领先的时候,也曾发生过。
如果这样设定,就产生了一系列必须采取的措施。目前,我们看到了三家日系车企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大框架。对于具体做法,特别是在新的分工之下,如何与中国伙伴分享知识产权(要不要反向沿袭过去的做法),如何横向拓展新的技术合作伙伴或供应商,都是新课题。
在德系品牌上,看到了一些应对方案(核心是买买买),日系要如何做,有待观察。不过《汽车人》猜测,大概率不会与德系做法相同。
至此,日系御三家都明确了全球新能源战略目标和路线图。而中国业务,则充当了领头羊的作用。
当前舆论,往往只看到日企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上面临的挑战。这个挑战是真实存在的,古普塔就说所有合资企业市场份额都在下降,只是程度不同。
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,答案很可能就是投资中国研发,这是全面转向新能源战略的钥匙。这其中,速度是关键。
【版权声明】
本文系《汽车人》原创稿件
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