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鼻吻鮈(图片由作者提供) |
□许焕岗
(资料图片)
守望生灵
当下正值黄河宁夏段全域禁渔期,从2003年至2021年连续18年的黄河休/禁渔跟踪调查显示,黄河宁夏段鱼类生物量显著提高,大鼻吻鮈等濒危鱼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。
从“认错”到“纠错”,知名度大幅提升
近年来,大鼻吻鮈的名声越来越大,原因在于我国很多地方将它误认为“鸽子鱼”。
作为黄河中上游特种优质土著鱼的大鼻吻鮈,又称土耗儿,为鲤形目、鲤科、鮈亚科、吻鮈属的淡水鱼类,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水系,其模式产地在甘肃。
大鼻吻鮈个体体长可达27厘米左右,通常生活于水体底层,喜欢急流。其食物具杂食性,主要是天然水域中的底栖动物、水生昆虫,以及藻类。
鸽子鱼是北方铜鱼的别名,数量稀少,真正见过和认识它的人并不多。2016年至2017年,黄河中下游的小浪底水库,以及黄河郑州、济南段出现大鼻吻鮈鱼群时,当地很多人都将其误认为鸽子鱼。主要的原因是它们两者的长相十分相似,比如眼睛有红圈,腹部肥大,泛银白色光泽,尤其是从侧面看,两者都酷似鸽子。
后来,经过鱼类专家辨认,大鼻吻鮈才露出了真容。正因如此,经历了从“认错”到“纠错”的过程,使大鼻吻鮈的知名度大幅提高。
环境污染过度捕捞,种群数量陷入濒危
作为大型经济鱼类,大鼻吻鮈具有明显的优势特点,它的生长速度快,对环境的适应力强,成年个体一般长约25厘米,捕获到的最大个体达43厘米,而且肉质细嫩、营养丰富等。
研究测定分析,大鼻吻鮈的含肉率为72.08%,从营养学角度来看,它属于高蛋白、低脂肪的鱼类,肉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,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,可作为人类食品优质的水产动物蛋白源。
然而,近些年来,由于受到黄河水系生态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大鼻吻鮈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,已陷入濒危深渊,亟待拯救。
保护成效凸显,人工孵化鱼苗200尾
为拯救大鼻吻鮈,我国将其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并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法规,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,保护成效正逐步显现。
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。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沿黄9省(区)中最先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的省区。自2003年起,每年5月1日至7月31日,对黄河宁夏段397公里全段实行休渔,禁止一切捕捞作业。2018年,宁夏又把禁渔期提前一个月,于每年4月1日至7月31日,对黄河宁夏段全域实施为期4个月的禁渔,禁止包括垂钓在内的一切捕捞行为。
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。宁夏已先后建设完成了黄河青石段、卫宁段、清水河原州段等4个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,均为国家级,总面积达4.71万公顷,并将核心区全部纳入红线管控,完成了重点河湖禁限养区划定。还划出专项资金,用于对大鼻吻鮈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进行生态环境修复。目前,保护区的功能作用越来越优化,保护成效显著。
联合攻关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。在拯救濒危动物中,人工驯养与繁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。为了实现大鼻吻鮈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,宁夏相关科研单位联合攻关,率先建立了大鼻吻鮈人工驯养群体,这一项目已于2019年通过省级科技部门的验收。
目前,经过科技人员不懈地努力,人工孵化技术研发获得历史性突破,首次实现了见卵、见苗,并于2021年成功孵化鱼苗200尾。这标志着大鼻吻鮈复壮的曙光开始显现,之后,将会逐渐撒遍母亲河,大鼻吻鮈家族也将迎来兴旺发达。
标签: